姓名:曹芷菡(作者系2017年VCE中文高考第一语言组50分满分获得者)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两年的中文学习也在弹指间走向了尾声。在收到成绩的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感激之情,感谢身边的诸位陪我走完这两年。 我很感激这两年身边的父母、同学、教授过我的朱老师,特别是今年教我的高宁老师,高老师这一年来尽心尽力的培养、不厌其烦的指导都使我受益匪浅,使我一个理科生也能在中文上有所突破,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帮助,我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在两年的学习中,我也得出了一二经验之谈,在此分享给各位学弟学妹。 首先,中文重在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深以为然,只见厚积而薄发之人扶摇直上,薄积而厚发之人却闻所未闻,所以各位要着眼于积累。在此,我列出几个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各位参考。其一,摘抄,在老师分享范文,抑或是平时阅读时,遇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词好句时需记录下来,之后再写文章时就可借他山之石攻玉,提高自身文章的水平。其二,增加阅读量,深厚的知识储备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助人一臂之力,这个阅读并非局限于经典文学,报刊文章、科普类书籍、社会热点等皆囊括其中。可其他方面它可效果不显,但在重点研究之时,它的作用体现地淋漓尽致,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提出的内容才有深度与广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同学们早日开始积累。 其次,中文重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能使自身的中文修养突飞猛进,相反,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使它稳扎稳打地前进,正是迎合了荀子的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打个比方,做重点研究之时,背稿子、问题并非一日之功,我从八月中旬开始到十月初考试之际每天坚持抽1-2个小时练习重点研究,如此一来,面对考官时才不会手足无措,讨论的内容才能有逻辑与深度。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不论是听力、阅读或写作只有在持续地反复练习后才能获得提高,否则势必一无所得。行百里者半九十,望各位愈战愈勇,永不放弃。 最后,我认为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论之前发生了什么,都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尽力地最优化自身所能做的。在反反复复地练习测试,接踵而至的SAC,最后一考定胜负的大考前,只有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使人在风浪滔天的险境中闲庭信步,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拿到对自己公平的成绩。在最后的考试中,我听力的一个词听得十分含糊,并不能确认是哪一个,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时间在不声不响中过了45分钟,大大超过了我准备花在听力上的时间,幸亏我稳住了心神,才使我没有发挥失常,如今回想起来也难免背后一凉。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才能保证发挥。 在此,我想再次感谢陪伴我体验过两年中文的酸甜苦辣的同学老师,也预祝各位在中文学习中一帆风顺。
姓名:熊雨佳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我是熊雨佳,VCE中文最终获得了40分。 我想,对于中文母语组的同学而言,VCE检测的已然超越了纯粹的听说读写,而更多的是个人的中文积累,中国文化底蕴以及与当下社会息息相关的思想性。 这一点我是在十二年级一年的学习中才逐渐有所领悟的。最开始,我只是认为中文考试,听力就是考写字手速,阅读就是读一遍文章然后把里面的话摘出来写一篇小文章,写作便是按照要求和想法写就可以了。可当听力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了一些无从下手的生僻词汇,我才明白平时的中文积累有多重要;当阅读理解存在着不能完全理解到位,字数不能精简准确到两面之内的可能性的时候,我才懂得文化底蕴和文字能力的必要性。当然,这些也只是开端。让我真正有所领悟的是在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回答部分。不论是高宁老师日常的指导,提供的思路,还是新金山组织的模拟考试中老师的考核与评价以及正式考试中考官的问题,都让我发现了在研究一个主题时,VCE中文所要求的在思考上的宽度,多重角度以及灵活性。比如,高宁老师一直强调的现实意义(社会性),主题的背景(历史性),主题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传统文化)都是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是具有深刻思想且是从多个角度产生的问题。由此,我逐步得到结论,VCE中文,比起真正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思想。 仔细想来确实如是,语言本身是一种交流工具,而文字更是一种载体,中文,看似是方方整整的汉字,悠久的语言,但它更多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一类精神。作为一位炎黄子孙,中文背后所蕴藏的秘密正是我们理应探寻,了解和思考的。只有首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中文,学习中文的意义,才能付之以相应的行动,从而学好中文。这便是我这一年学习最大的感悟与收获。
姓名:张允宁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作为在国内上过中学,“半路出家”的我,从刚开始接触VCE中文的那一刻,就深深地觉得,它和我之前接触过的中文太大相径庭了,也可谓是“转基因中文”。刚开始,我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这个学科的,也常常应付了事。 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是在年中快要放弃的时候,老师意识到我的状态十分不佳,开始找我谈话。由于教学大纲不同,VCE中文所教授的并不是对文言文有多深的剖析,抑或是抑扬顿挫的诗律骈句,而是一种统筹规划能力以及对现今事物双面性的看法。努力学好VCE中文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也许它的侧重点不同,但绝对不是无用。再者,中文作为我十一年级先考的高考学科,我无论如何也应该认真对待,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尽到的责任,我应该对我自己的学习有所交代。我开始努力地去改变,努力地做听力,努力地练习写文章。VCE中文并不是食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我们高中时段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至于学习方法,VCE中文最后考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听力。听力往往是把复杂信息点多的的两个人的对话或者是个人独白近乎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听力只能靠勤勉,练习繁难字,练习写字的手速。第二,阅读理解。把给的阅读材料拆分成十个点,并重新归纳出一篇带有三个论点的文章。以前总认为阅读理解就是抄抄写写,其实不然,规划和重新组合的能力是重中之重。阅读理解也是考试中占分最高的。第三,想象文或是评估文。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以选择想象文,但是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评估文。评估文侧重点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并给出两利两弊,也就是对事物双面客观分析的能力。最后,无论在哪里学中文,多看书总是有用的,VCE中文拿高分点就在于多用成语。考前我阅读了大量的成语字典以及文言文骈句,如果能把这些好词好句在特定格式的文章中运用,也是极好的。 最后中文的分数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对此我还是要感谢高宁老师的遵遵教诲和同学们的鼓励。预祝下一年VCE中文高考的同学马到成功。
姓名:尹伊伊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来墨尔本的匆匆一年,遇到许许多多的事和人,好坏皆有,要一一道来估计会花上好几个日夜。其中,在新金山学习中文至始至终伴随着我这个初来乍到、人生面不熟的高中生。 年初,刚来墨尔本,对VCE课程可谓是一头雾水,总而言之先把自己擅长的科目选了,抱着剩下的听天由命的心态就开始上学了。学校里中国人虽说不多,但都和蔼可亲,马上也交到了算是相依为命的朋友,平常一起在宿舍里打闹,周末就一同搭车去新金山上中文课。澳洲的生活,也可以说是轻松愉快。 作为唯一一门3/4的课程,我深深了解中文的重要性。还记得第一天高宁老师就说:或许你们在中文上花的时间完全比不过数学和化学,但中文是3/4,一定要重视!然而,没有爸爸妈妈的监督,只身一人在墨尔本学习,玩心难免是会有的。周末比起学习,更喜欢逛街吃饭,就算学习了,也是有限学校里的作业,中文的进度就这样一落千丈。就这样时间飞逝,浑浑噩噩地一晃眼就是重点研究模考之前了。可就算是稿子也是老师再三催促下才勉强完成的,根本没有背熟,走投无路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这一模考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回答问题时甚至怀疑自己的母语是不是中文了,好在只是模考,不是正式考试,否则我这一年估计全都荒废了。陡然,我意识到了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必须抓紧一分一秒,投入全部精力在中文上。 就这样,虽然学校的功课也不能落下,中文也要保证每周至少练习两篇文章。尽管这样,我模拟卷的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毕竟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浑水摸鱼,敌不过真正勤奋刻苦的学生们。 这时候,一些小聪明就要用上。首先,题海策略不能无,但也要根据自身的时间体力做相应调节。其次,研究高老师在群里发的范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应试写作能力,成语基础尽管退步得很明显,但只要脑袋瓜里有头绪,词典永远都能派上用场。最后,只有顺其自然,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结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唯一遗憾的就是,考试的时候应该抓紧时间,虽然仔细检查,认真写好一字一句也很重要,但如若没有写完就什么都说不上了。刚考完试虽然云里雾里的觉着自己一年都白费了,但实际结果出来却是振奋人心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就算虚度了大半年的光阴,只要肯努力成功就在眼前。
——我的中文学习体会 姓名:彭聪 语种:SLA 指导老师:吴畏 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德国理论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生就像骑自行车一样。为了保持平衡,你必须继续前进” 。中文高考结束了,我拿到了47分,而通过这一年的努力,我意识到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的真谛。可以说是五味杂陈,酸甜苦辣。 说实话,这一年最费时间的还是口语。收集资料、写文稿、背文稿、写问答、背问答等等真的很耗费时间。有时我会想正式口语考试只有15分钟,值得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背、去写吗?但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因为我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在口语考试中充分发挥,取得好成绩。 还记得,学期开始的时候,当吴老师把优秀作文读出来,我都会觉得有压力,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那么多的成语和俗语,可以说是在排长龙。不过,后来经过每周在百忙之中写一篇作文,我的写作慢慢进步了,同时也变得更自信。 虽然2017 年一眨眼就结束了,但是我学到了不少东西,留下了很多回忆。 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希望你们珍惜学中文的好机会!
——我的中文学习体会 姓名:夏雨丹 语种:FL 指导老师:吴畏 老师 学校:东区中文学校 早在年初,老师清楚,我也明白,我是在30-35分段徘徊的人,而有幸为各位学弟学妹们写上这样一篇“考后感受”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希望能对各位有些许帮助。 我自知语文底子差,一团乱麻的作文逻辑;屡教不改的粗心大意;时有时无的写作灵感,一切都让我和高分绝缘,能让我最后取得47的高考成绩,大概就是我坚信不疑的一种学习精神和人生态度,也是我此次最想分享的——落子无悔。 首先,谈谈写作。正因我的写作并非一路都是旗开得胜,我走的是泥泞的一条上坡路,所以我深知,作文每一步稳定的提高都来之不易。在VCE的语文考试之中,作文与作文之间,好比两座看上去相似的冰山,大小差距不大,但海平线之下的思想程度则是天差地别。毫无疑问,高分的基础是海量的练习,这些练习是为了精准地控制写作时间;习惯考试模式;锻炼创作手感。我认为这些都是高分缺一不可的前提条件。不用疑问的是,有针对性的题海战术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诀窍。此时,先要避免重蹈覆辙般的屡次犯错,就是说犯过一次的错误不要再犯第二次。然后需要克服敷衍厌倦的情绪,遇到“相似”的题目切记生搬硬套,纵使我们有写作模版,但是模版之下是活络的血脉,写的内容无论多么相似都要扣题切题,一招致命。最后要总结,不仅总结自己的优缺点,还要多听多看其他作文的优缺点,取长补短在哪里都适用。而一篇好的VCE作文无论是漂亮的语言,强而有力的论点还是简洁明了的逻辑关系,一部分来自思想的层度。这些是真正需要我们动脑去思考的部分。以小见大,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视野够不够开阔,思想够不够深刻的体现。很多作文题目,看似简单,实际上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的显著事件,我们要能抓住关键,就需要看穿题目本身。读懂题目,并非是用三五分钟把二十几个字似乎看懂,而是以题目为“点”,见更大的“面”。此处,就是reading time 的价值:高速运转自己的大脑,紧扣题目,由浅入深,思考出一篇能体现自己思维的作文。 其次,谈谈听力。我认为这一部分反而是考试当中“最公平”的一部分,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一分不少一分不多。每一次听力训练我都觉得是我赚了,因为我发现像听力这样“划算”的事情,在社会上,少之又少。也正因如此,我珍惜每一次听力练习的机会,哪怕是重复的听,找新的资源听,都能有扎实的收获。我建议同学们在练习听力的时候要像在走钢丝般专注集中,把听力感官放大,手脑反应力要快,想一只在织网的蜘蛛,任何一只飞过的飞虫都能感知到,能够把知识点牢牢捕捉到。而熟能生巧,不必赘述。对于我来说,听力的成绩是最能体现态度,亦是最能产生成就感的部分。 再次,谈谈阅读。在练习VCE阅读部分是一个“由难变简,再由简入难”的过程。一开始犹豫不熟悉,所以二丈和尚摸不着头脑,觉得无从入手。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会产生一种“不过如此”的错觉,觉得阅读不过是复制粘贴的过程。但是,最后,出彩的主题句;紧凑的排版和清晰的逻辑等等拿分点都来自“真正理解”题目和材料并读懂中心思想,这样才能拿到不错的分数,就像老师说的做阅读一定要“开窍”。 要说考试前的感受,是对自己“狠”。我对语文是热爱,不仅是语文,我是对文化的一种热爱,所以我不希望在这场考试里留下任何遗憾。距离语文考试的前五天,我把过去十年的卷子再次做了一遍,做完之后批改标记,反思总结。我不止一次在批改完听力之后发现我再次漏了细节,也不止一次灵光一现就记录下我认为会对写作有帮助的成语俗语,我希望这些不仅能对考试有所帮助,这些都是能真正在考试前安慰我紧张刺激的“安慰剂”。 所以说在考试中,反而不紧张,觉得自己已经把能做的,该做的都做完了。以不变应万变是基于见识过“万变”是什么样的。但是最后的是要想到“最差的情况”,无论在怎么万事俱备也依旧会有“惊喜发生”。今年的考试,听力部分“意料之中”,但是亮点是在阅读部分的“鲁迅先生”和写作部分的“出其不意”。这些都构成了今年语文考试的“惊喜”。我做了十年的真题,十几套严谨的模拟卷,出现鲁迅先生这一类的半白话文真的没有。毫不夸张地说,我读过鲁迅,也仅仅是“朝花夕拾”,我更不是鲁迅先生的粉丝,所以我第一遍的阅读没看懂。不过没有慌张,反而是紧接着读第二遍,读第三遍,第四遍,一开始把立意想的南辕北辙,到后来恍然大悟,一共用了五遍。这可以说是在我练习过程中并未出现的,时间上的确迟了,可能也是一直在鼓励自己不要慌张,所以读懂之后写的很顺畅,直接进入了写作部分。而到了写作部分的第一题,我第一遍看的时候竟然没有看懂,没错再一次的“没有看懂”,这个时候我抬起头。由于我做在靠后的位置,我一抬头就看到大部分人都在停笔思考,一脸苦恼的样子,于是我顿时安心了,继续思考下去。最终选择一个保守的题目,与其说是“保守”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简单”,我也料到会有很多人选择这个题目,那么如何在大多数人之中脱颖而出,让考官眼前一亮,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像我前面谈的那样,我在保守之中注入了我认为如果我是判卷老师希望看到的有内容的文章,是鲜活的,有内容的,立体的,有意义的。这也是我对考试最大的尊重。 最后,和各位分享一些我自己对VCE考试的感受。很清楚的是,VCE的结果就是排名,是竞争,但是我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和别人比。我有很强的好胜心,我喜欢和自己比,和想象之中最好的自己比,我会因为较之从前有所进步而欣喜,也会因为腿部而沮丧。这样的态度,让我在这条路上走的很专注,我很少被他人的得失而左右,因为我希望我学习的目的,生活的重心,都是以自己受益为主。有遗憾是一件非常可怜的事情,但是人生往往因昨日的遗憾而期待黎明的太阳,我能做的,是让我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呢,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无悔”。在我们这个年纪,我认为半只脚踏进了成人的世界,最应该学习的是责任感,一定要问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和行为而承担后果。“你做出选择的那一日,在日记上,相当沉闷和平凡,当时还以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人生往往是一念之间。并不是说错了就改不了,而是要花费不可估量的时间精力再走回你原本可以走的康庄大道上,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这样做呢?而我最希望的是,我们这一辈的年轻人,一定要自信,要为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而自信,要为学习中文所获得的知识而自信,更要为中文背后的中华文化而自信。我选择认真学习中文的时候,并非立刻有所回报,甚至被打击过很多次,但是我认为,人一定决定了,就要坚守自己的决定,要有一个“这就是我,这就是我的选择”的时刻。所以各位,一定决定了要认真学习,努力考试,那就去做吧,不要动摇,用态度迎接结果。 总之,祝各位能享受学习中文的过程,享受考试,在考完之后有一种武士收刀入鞘的淋漓精致,很爽。
——我学习中文的体会 姓名:梁俊杰 语种:FL 指导老师:吴畏 老师 学校:东区中文学校 中文考了46,墨大医学如愿以偿:)经验介绍可以聊一下。 把周末补习班作业当成是平时学校中文课之间的复习(比如周一和周三有中文课的话就在周二做新金山的作业),而不是在周末上课之前才去做。听力如果比较弱的话一定要平时抽时间重复练习,而且提醒自己把老师讲的技巧用上。 阅读理解可以总结常见的分论点结构,考前就不用花太多时间看旧题。评估文的成语和俗语积累要尽早开始。 重点研究可以在确定题目和三个论点之后就着手准备概念方面的问题回答,后期就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比较难的问题回答上。 总之还是多花时间和注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