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冼瑞璇 语种:SL 指导老师:王慧明 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我一直对自己的中文能力没有什么自信心,所以能获得高分,我真的感到喜出望外,觉得很有成就感。我认为要取得高分,最重要的不是中文基础,而是学习态度。考高分没有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付出不懈的努力。 俗话说得好:“功夫不负有心人”。由于今年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中文学习上,所以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口语方面。去年,我的普通话还是疙疙瘩瘩的,词汇量少得可怜,在语法上也总是错误百出。当时,对我来说,用中文向老师问问题已经很不容易,根本就想不到一年后口语考试能考得这么好。 为了弥补不足,我集中了精力,努力地练习口语对话和重点研究。首先花了大量的时间写口语对话和重点研究稿子,在老师帮忙修改后,就开始背口语,几乎每天都会拿着文稿,一边读,一边划关键词,标注拼音。无论是在火车上,吃饭时或者睡觉前,我都会在想着怎么介绍自己、家庭、朋友、兴趣爱好等。由于坚持不懈的练习,我的普通话渐渐地说得更自然、更流利了,口语考试时甚至出乎意料的问题都能自信地回答。 为了准备笔试,我也下了很多工夫。我不仅做了数不胜数的练习题,而且尽量向其他同学学习。我经常读他们的例文,思考他们的作文好在哪里,学一下他们用的好成语和句子。我还跟朋友一起谈谈翻译题,讨论最准确的翻译是什么。我认为每个人都是老师,所以跟朋友交流,互相帮助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中文的方法。 虽然学习中文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坚持下来还是很值得的。我今年因为考中文,承受了很大压力,哭过好几次,还经常想放弃。有时候觉得作文写不出来,有时候觉得口语对话背不进去,还有时候觉得重点研究真是太难了,不知道该怎么总结、提炼,但经过老师、家长的鼓励,我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可以的。通过克服这些困难,我的意志变得越来越坚强了,真正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的道理。虽然中文考完了,但是我相信以后有机会,我还会继续自己学习中文的!
——我学习中文的体会 姓名:李一凡 语种:SLA 指导老师:吴畏 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在凌晨四点钟等到了44分成绩的时候,内心的激动无以言表。记得吴老师说过,分数是和你的努力相匹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VCE中文考试的这一年,对我来说也是快速成长的一年,有付出有收获有遗憾也有不甘。 我是年初才转到新金山学习的,对中文高考的模式一窍不通,尽管有小学5年中文基础,还是感觉束手无策。记得第一周的作文成绩非常差,急得我掉眼泪。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与其退缩不如踏踏实实地按着吴老师教授的写作方法勤学苦炼。老师每周留两篇作文我就写四篇,同时还要揣摩不同的范文写法,成绩不到18分就一遍遍地改,直到满意为止。口语是我的另一个紧张点,为了备战口语,自己准备5万字的一般对话和3万字的详细研究,每天都要求自己和爸爸妈妈做口语练习,平时常练,假期多练,甚至在考试前感冒发烧都没有停歇,嗓子每天都像在冒烟一样。经过这样的日日“魔炼”,我的成绩也开花结果了。但我年初定下的目标是45分,如果自己再努力些,一定会做得更好,这也是我的遗憾。就像吴老师经常说的,哪不行就补哪,要听说读写译没有弱项才能拿高分,而且成绩是和努力相匹配的。 至于中文学习经验,我觉得除了汗水与勤奋以外,要学好中文,最重要的就是多读书,即使没有时间广泛阅读,也建议大家一定要读新金山要求大家购买的地理、文化、历史常识三本书,无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是对翻译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非常感谢新金山学校,让我在很好的环境下学习中文。尤其感谢吴畏老师教我许多中文知识、文化常识、考试技巧,让我在其他科目乃至今后的人生中也受益匪浅;感谢方老师、张老师在考前对我的辅导,也感谢辛苦进行口语模拟考试的老师们!也非常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即使听了无数遍,每天晚上也耐心地陪我练口语、一起熬夜。感谢我的同学们,让我在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充满欢笑。 最后,祝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考出一个对得起自己的成绩。加油!
姓名:王瑞超 语种: SL 指导老师:詹霞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我叫王瑞超。今年,我中文毕业了。回忆我学习中文的经历,真是步步艰辛,感慨万分。我所付出的努力终于在今年的高考中得到了回报。 从小,学中文不是自己想学的而是父母逼我去学的,对中文学习有非常强烈的抵触感。当时,我认为生活在澳洲,没有必要学习中文,所以那几年,我的中文水平并没有多大的提高。不过我庆幸我的中文学习一直坚持下来了。它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从被动学习中文到主动学习中文,这个过程太漫长了。这个转变要从我十一年级转入新金山中文学校开始。 一到新金山我就参加了寻根之旅活动。通过寻根之旅,我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更加激发了我对学中文的热情。同时,十一年级在李红老师的班上,我的基础中文学习很扎实。还有十二年级在詹霞老师班里,有针对性的答题技巧指导和强化考试训练。这两年中,我全力以赴,因为对中文的热爱,我越学越带劲,因此获益匪浅。 我的父母说:“在新金山两年的学习,中文终于在我的身上打下烙印,生根开花了。”这话说到我的心坎上了。如果当初没有选择新金山,就没有今天优异的成绩。是新金山学校,让中文走进我的心里。
姓名:吉喆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不知不觉,一切竟已尘埃落定了。 起初是不打算在出成绩那天查分数的,对自己的发挥并不是那么胸有成竹,在无数身边同学查了分数晒了朋友圈之后,最终按耐不住点了进去,看到成绩,近乎喜极而泣。 恍然若昨,想起考前几周无数个飘着丝雨的夜晚,微弱的灯光,成摞的作文,还有坐在书桌前望着灯光,背着作文的我。想起那段被拼搏和温暖填满,纯净无忧而坚定的日子,互相鼓励,相互祝福。想起每个周末一起坐在教室里共享作文,共同进步的场景,一年转瞬即逝,尤其感谢这一年里老师的辛勤付出与教诲! 单调的语言是苍白的,一年以来积累的经验之谈才是更有力的。重中之重则是要发现自身不足,查漏补缺。在做题过程中,不断“吾将上下而求索”,发现失分多的part的时候不可得过且过,而应该摸索出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弥补欠缺。于我而言,阅读理解是我的弱项,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听力与写作练习的同时,我翻阅了历年来所有的文章,近几年的更是要逐篇动笔去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写多练,善于总结归纳,才能发现其中的奥妙。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所谓“天道酬勤”,如果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 望一切如愿。
姓名:腾钰雯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2017,是我第一次踏上备考VCE的征程。在年头选择直接读VCE中文第一语言的 Unit 3&4 的时候我是迷惘的,我是否真的准备好了去加入这竞争相对激烈的考试呢 ?当时的我就是抱着试一试不行明年再来的心态准备的,我知道我与那些已经学习过 Unit 1&2 的同学们来说,距离了一整年的努力与心血了。 首先,真的很感恩能遇到一个认真负责的好老师 — 高宁老师,他包容了我的一次次的作业拖欠,一次次的请假。他总是鼓励我们上40分不是一件难的事情,循循善诱地教导我们要学着脚踏实地的去努力。好几次我对中文不上心的时候,高老师总会旁敲侧击地提醒我。因为今年还考中数的缘故,我常常花大把的时间看数学而对中文作业不以为然,谢谢高老师一直以来没有“放弃”我,感谢您的教诲! 这一整年中,我时而拖拉时而非常努力,换句话说我就是个临时抱佛脚的人吧,甚至连口语考试的问题我都是拖拉到最后才去研究的。这不是一个长久有效的好习惯,所以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也算是我自己今年最大的收获了吧。但是绝大多数时候我还是认认真真完成作业,也曾经很疯狂地一周交7篇作业过,我很感谢那个非常努力的自己,奠定了我现在收获到了还不错的成绩。 此外,我认为中文的学习中,成语的积累必不可少,学弟学妹们若是能掌握出口成章的成语,那高分便不在话下了。口语、听力都是需要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阅读与评估文中含有大量技巧性的知识,也需要自己深入斟酌与研究。 总而言之,我坚信“越努力越幸运”。VCE的学习一定是遵循着付出与成果成正比的,而这一年中文学习之余,友情、师生情都是中文赋予我的无价的回忆。最后深深地感谢高老师,感谢陪伴着我一起走过一年的同学们,祝大家万事顺意!最后,祝新金山学校越办越好!
姓名:林亦殊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大家好,我是来自第一语言的林亦殊。一年的时间转瞬既逝,很高兴能够看到今年新金山中文学校又有许多同学金榜题名,取得高分。从第一天的初来乍到到现在,回望过去的一年,我很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一年来学习中文的心路历程。 记得年初在刚开始学习中文的时候我很好奇,在国外学习中文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在开始学习之初,我常常感到困惑:听力就是根据音频按顺序速记吗?阅读理解,是让我们猜出三个中心再运用材料无缝对接地写篇文章吗?刚开始写的时候我常常一头雾水,抓不到逻辑。我想同学们都跟我有一样的感受,这和国内学的语文差得也太大了吧!之后老师跟我们说:“这里学习的中文是英语写的大纲,是英语的逻辑思维。这是带着镣铐跳舞,看看在这样的情况下哪个同学能跳得好。”在那之后我好像明白了,上中文课可能不是学习中文,而是为了考试。之后,经过反复地写,反复的不解,再写,再写,我好像还真摸着点门路了:听力,检验的是你是否能够收取并且快速记忆他人说话所传达的内容。阅读,根据题目的文本,重新组合信息,展现对已知信息的理解;评估文,让我们了解了如何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凡事利弊共存,不可一概而论;而重点研究则是给我感触最深的一项。为了准备我的题目,我研究到的内容覆盖到了古今中外地理人文,大至国家社会,细微至个人,甚至还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在国内,说话不是一个考试项目,我们往往因此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禁锢了每个人都具有的语言的力量。我很高兴,通过学习vce中文,提高了与他人沟通以及表达自我的能力。我感觉到这是在用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中文,从不同的角度来测验我们对于中文的理解和运用,这又何尝不有趣?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在一年之后我发现,原来带着镣铐跳舞并不缺乏合理性。 时间的指针在四维度里旋转,跳跃,吹散了时光,带走了我们,但我相信在学习中文中的收获,以及美好又或是困惑的记忆都将印烙在每一位同学心中,化为知识与经验的宝藏,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历久弥新。
姓名:曹芷菡(作者系2017年VCE中文高考第一语言组50分满分获得者)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人生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两年的中文学习也在弹指间走向了尾声。在收到成绩的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感激之情,感谢身边的诸位陪我走完这两年。 我很感激这两年身边的父母、同学、教授过我的朱老师,特别是今年教我的高宁老师,高老师这一年来尽心尽力的培养、不厌其烦的指导都使我受益匪浅,使我一个理科生也能在中文上有所突破,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帮助,我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在两年的学习中,我也得出了一二经验之谈,在此分享给各位学弟学妹。 首先,中文重在积累。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我深以为然,只见厚积而薄发之人扶摇直上,薄积而厚发之人却闻所未闻,所以各位要着眼于积累。在此,我列出几个我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供各位参考。其一,摘抄,在老师分享范文,抑或是平时阅读时,遇到令人耳目一新的好词好句时需记录下来,之后再写文章时就可借他山之石攻玉,提高自身文章的水平。其二,增加阅读量,深厚的知识储备总是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助人一臂之力,这个阅读并非局限于经典文学,报刊文章、科普类书籍、社会热点等皆囊括其中。可其他方面它可效果不显,但在重点研究之时,它的作用体现地淋漓尽致,因为如此我们才能胸有成竹地侃侃而谈,提出的内容才有深度与广度。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同学们早日开始积累。 其次,中文重在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能使自身的中文修养突飞猛进,相反,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使它稳扎稳打地前进,正是迎合了荀子的名句“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缕”。打个比方,做重点研究之时,背稿子、问题并非一日之功,我从八月中旬开始到十月初考试之际每天坚持抽1-2个小时练习重点研究,如此一来,面对考官时才不会手足无措,讨论的内容才能有逻辑与深度。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不论是听力、阅读或写作只有在持续地反复练习后才能获得提高,否则势必一无所得。行百里者半九十,望各位愈战愈勇,永不放弃。 最后,我认为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论之前发生了什么,都要稳住自己的情绪,尽力地最优化自身所能做的。在反反复复地练习测试,接踵而至的SAC,最后一考定胜负的大考前,只有宠辱不惊的心态才能使人在风浪滔天的险境中闲庭信步,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拿到对自己公平的成绩。在最后的考试中,我听力的一个词听得十分含糊,并不能确认是哪一个,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时间在不声不响中过了45分钟,大大超过了我准备花在听力上的时间,幸亏我稳住了心神,才使我没有发挥失常,如今回想起来也难免背后一凉。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以平常心对待考试才能保证发挥。 在此,我想再次感谢陪伴我体验过两年中文的酸甜苦辣的同学老师,也预祝各位在中文学习中一帆风顺。
姓名:熊雨佳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我是熊雨佳,VCE中文最终获得了40分。 我想,对于中文母语组的同学而言,VCE检测的已然超越了纯粹的听说读写,而更多的是个人的中文积累,中国文化底蕴以及与当下社会息息相关的思想性。 这一点我是在十二年级一年的学习中才逐渐有所领悟的。最开始,我只是认为中文考试,听力就是考写字手速,阅读就是读一遍文章然后把里面的话摘出来写一篇小文章,写作便是按照要求和想法写就可以了。可当听力中一而再再而三出现了一些无从下手的生僻词汇,我才明白平时的中文积累有多重要;当阅读理解存在着不能完全理解到位,字数不能精简准确到两面之内的可能性的时候,我才懂得文化底蕴和文字能力的必要性。当然,这些也只是开端。让我真正有所领悟的是在研究性学习的问题回答部分。不论是高宁老师日常的指导,提供的思路,还是新金山组织的模拟考试中老师的考核与评价以及正式考试中考官的问题,都让我发现了在研究一个主题时,VCE中文所要求的在思考上的宽度,多重角度以及灵活性。比如,高宁老师一直强调的现实意义(社会性),主题的背景(历史性),主题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传统文化)都是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都是具有深刻思想且是从多个角度产生的问题。由此,我逐步得到结论,VCE中文,比起真正的听说读写,更重要的是文化和思想。 仔细想来确实如是,语言本身是一种交流工具,而文字更是一种载体,中文,看似是方方整整的汉字,悠久的语言,但它更多承载的是一段历史,一个社会,一种文化,一类精神。作为一位炎黄子孙,中文背后所蕴藏的秘密正是我们理应探寻,了解和思考的。只有首先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学习中文,学习中文的意义,才能付之以相应的行动,从而学好中文。这便是我这一年学习最大的感悟与收获。
姓名:张允宁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作为在国内上过中学,“半路出家”的我,从刚开始接触VCE中文的那一刻,就深深地觉得,它和我之前接触过的中文太大相径庭了,也可谓是“转基因中文”。刚开始,我是抱着一种怀疑的态度看待这个学科的,也常常应付了事。 真正意识到问题的时候,是在年中快要放弃的时候,老师意识到我的状态十分不佳,开始找我谈话。由于教学大纲不同,VCE中文所教授的并不是对文言文有多深的剖析,抑或是抑扬顿挫的诗律骈句,而是一种统筹规划能力以及对现今事物双面性的看法。努力学好VCE中文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管理自己的生活,也许它的侧重点不同,但绝对不是无用。再者,中文作为我十一年级先考的高考学科,我无论如何也应该认真对待,这是作为一个学生应该尽到的责任,我应该对我自己的学习有所交代。我开始努力地去改变,努力地做听力,努力地练习写文章。VCE中文并不是食之无用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我们高中时段很重要的一把钥匙。 至于学习方法,VCE中文最后考试分成三个部分,第一,听力。听力往往是把复杂信息点多的的两个人的对话或者是个人独白近乎一字不差地记录下来。听力只能靠勤勉,练习繁难字,练习写字的手速。第二,阅读理解。把给的阅读材料拆分成十个点,并重新归纳出一篇带有三个论点的文章。以前总认为阅读理解就是抄抄写写,其实不然,规划和重新组合的能力是重中之重。阅读理解也是考试中占分最高的。第三,想象文或是评估文。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可以选择想象文,但是大多数考生会选择评估文。评估文侧重点在于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并给出两利两弊,也就是对事物双面客观分析的能力。最后,无论在哪里学中文,多看书总是有用的,VCE中文拿高分点就在于多用成语。考前我阅读了大量的成语字典以及文言文骈句,如果能把这些好词好句在特定格式的文章中运用,也是极好的。 最后中文的分数也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对此我还是要感谢高宁老师的遵遵教诲和同学们的鼓励。预祝下一年VCE中文高考的同学马到成功。
姓名:尹伊伊 语种:FL 指导老师:高宁老师 学校:新金山中文学校 来墨尔本的匆匆一年,遇到许许多多的事和人,好坏皆有,要一一道来估计会花上好几个日夜。其中,在新金山学习中文至始至终伴随着我这个初来乍到、人生面不熟的高中生。 年初,刚来墨尔本,对VCE课程可谓是一头雾水,总而言之先把自己擅长的科目选了,抱着剩下的听天由命的心态就开始上学了。学校里中国人虽说不多,但都和蔼可亲,马上也交到了算是相依为命的朋友,平常一起在宿舍里打闹,周末就一同搭车去新金山上中文课。澳洲的生活,也可以说是轻松愉快。 作为唯一一门3/4的课程,我深深了解中文的重要性。还记得第一天高宁老师就说:或许你们在中文上花的时间完全比不过数学和化学,但中文是3/4,一定要重视!然而,没有爸爸妈妈的监督,只身一人在墨尔本学习,玩心难免是会有的。周末比起学习,更喜欢逛街吃饭,就算学习了,也是有限学校里的作业,中文的进度就这样一落千丈。就这样时间飞逝,浑浑噩噩地一晃眼就是重点研究模考之前了。可就算是稿子也是老师再三催促下才勉强完成的,根本没有背熟,走投无路就只好硬着头皮上了,这一模考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差距。回答问题时甚至怀疑自己的母语是不是中文了,好在只是模考,不是正式考试,否则我这一年估计全都荒废了。陡然,我意识到了时间已经所剩无几,必须抓紧一分一秒,投入全部精力在中文上。 就这样,虽然学校的功课也不能落下,中文也要保证每周至少练习两篇文章。尽管这样,我模拟卷的成绩依然不尽如人意,毕竟有半年的时间都在浑水摸鱼,敌不过真正勤奋刻苦的学生们。 这时候,一些小聪明就要用上。首先,题海策略不能无,但也要根据自身的时间体力做相应调节。其次,研究高老师在群里发的范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应试写作能力,成语基础尽管退步得很明显,但只要脑袋瓜里有头绪,词典永远都能派上用场。最后,只有顺其自然,该做的事情都做了,结果就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唯一遗憾的就是,考试的时候应该抓紧时间,虽然仔细检查,认真写好一字一句也很重要,但如若没有写完就什么都说不上了。刚考完试虽然云里雾里的觉着自己一年都白费了,但实际结果出来却是振奋人心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就算虚度了大半年的光阴,只要肯努力成功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