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山少年学生仿写《如梦令》
你很难相信,这竟然是初中生写出来的《宋词》……
或
认识宋词,从仿写开始……
或
???
中文,博大而精深。
文学,辉煌而璀璨。
古诗词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瑰宝,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文化光彩夺目。
宋词,是一种音乐文学,侧重于情感的表达,富有语言艺术,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是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第四学期,受任当上新金山中文学校高级班的班主任。高级班的学生背景有些特殊,他们多是曾在中国、港澳台、马来西亚等国家学过几年中文的学生,因此中文有一定的基础。中文高级班下半年采用的课本是《中文》初中版第四册。
诗词,讲究的是“格律”,必须符合字数、句式、平仄、押韵、对仗等,这给孩子们的理解,造成很大的困难,继而生畏。学习古诗词,可以是枯燥的,也可以是有趣的,本着对古诗词满腔的热忱,我一直希望能以自己微薄的力量,让孩子们也爱上古诗词,希望孩子们能把学习诗词,当成是件乐事。
因此,当我在制作第七课《宋词二首》的课件时,就在苦思冥想,如何能在两周六堂课的教学活动中,除了重点介绍李煜的《虞美人》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以及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辛弃疾的《西江月》之外,如何让这高级班的学生,能更好的了解宋词的语言艺术,能分辨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异同点,并更好的认识各种词牌名称……顿感时间真的非常有限。
突然,我灵机一动,灵感泉涌。除了通过朗读和背诵之外,我想到仿写也是写词的入门之法,宋词是先有曲后有词,可以尝试让学生通过课后模仿小令,从填词开始,让学生把学习古诗词,当作语文游戏,增添趣味性。
《如梦令》是一个词牌名,33个字,属于小令,大家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李清照所写的这首《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不久前,我刚巧在电视上看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在《百家讲坛》逐字逐句介绍了李清照在少女时代的作品《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及内容赏析,觉得非常有趣,印象特别深刻。李清照的两首《如梦令》风格迥异,却一样流传千古。以之仿写,实在是最适合不过了。因此,我果断决定,本课所布置的作业是–仿写宋词《如梦令》。
记得我小时候刚接触宋词时,对于宋词中优美的辞藻爱不释手,凭着个人对诗词的喜爱而大量阅读之,背诵之,却一直感到很困扰,为何有些宋词的“题目”是一样的?是谁在抄袭谁?为何我今天阅读的《菩萨蛮》和昨天阅读的《菩萨蛮》,内容是不一样的?为何……为何……课堂上老师也不曾深入讲解,真的是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一直抱着这样的疑惑,直到升上初中,自己找到答案,顿时恍然大悟,茅舍顿开,为自己的懵懂无知,为之莞尔……
为了不让孩子们“重蹈覆辙”,重复像我这样的疑惑;为了让孩子们对于词牌有更清晰的概念,当同学们阅读并赏析了李清照的《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之后,我再展示李清照的另一首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还有向滈的《如梦令·谁伴明月独坐 》,让学生能一目了然地进行对比,通过欣赏三首不同味道,不同情景,不同意境的《如梦令》作为比较,并让学生仔细观察三首著作中的韵脚部分。
当仿写功课布置以后,同学们呈交上来的作品,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让我惊艳不已!同学们仿写的宋词《如梦令》,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主题。
有写景的:
《如梦令·寒天飘雪 》
冬闲无事在家,窗前看雪银华。
还有那晨日,染红柳树琼花。
如霞,如霞,赏景更伴清茶。——吴雪婷
今日春雨绵绵,如缕如丝如烟。
问何时停歇?雨景与君共赏。
春雨,春雨!你滋养着大地。 ——田兆昕
昨夜倾盆雨下,大燕从南去北。
冬日寂然去,春日悄然而至。
春风,春风?我家桃花葳蕤。——李梓彤
今日风雨如磐,乌云翻末遮山。
何时方能歇息?似万匹马迎面。
你看,你看?盛景奔腾共赏。——邱美萱
有抒情的:
杨柳飞絮挂帘,光阴飞逝指尖,
往事凄凉如梦,一梦沧海天崖。
可叹,可叹?不与散花同梦。——李从文
有非常应景的:
旧年身轻如燕,今昔大腹便便。
敢问啥缘由,宅家吃睡整年。
锻炼,锻炼!期盼回到从前。——李子文
疫情宅家半年,夜夜无法入眠。
昨日春风去,留我眺望窗边。
补眠!补眠!还要多加锻炼。——唐嘉豪
有现代化的:
蔚蓝而冰冷的,眺望而无际的。
宽阔而神秘、不时粼光耀眼。
一闪、一闪。它如此的伟大!——庄颖熙
它蔚蓝而冰冷,它海岳而高深。
宽阔而神秘,它眺望而无际。
碧海、碧海?海水碧绿碧蓝。——庄颖熙
有生活化的:
今夜狂风暴雨,浓咖啡轻睡眠。
望着小闹钟,却显时才四点。
好困,好困,何时方能入眠。——刘洋
有豪气万丈的:
鹤唳长空悲愤,鱼腹空留八阵。
煮酒论英雄,往事如烟谁问?
惊恨,惊恨,天下三分为梦。——郑铭
当同学写好功课,通过邮件、微信发给我,甲同学说:“陈老师,原来要填写区区33个字,比写400个字的作文还难上加难啊!乙同学说:“太难了,不经(仅)限量字,还有特别格式,也只能写成这样了”我的回复只有两句:“事非经过不知难!”,“一次生,两次熟。”
古诗词的创作,一字一词皆富有韵律美,耐人寻味,唯有自己亲身经历了,自己亲手填词了,初次体验了,才会发觉,原来填词创作一点也不容易,下回再读其它宋词作品时,是不是就会抱着比较神圣且敬佩的态度,逐字逐句来“品词”了呢?!
或许,词林高手看了同学们所创作的《如梦令》,会觉得无论是格律、韵脚都太过随性、不太规范,几近打油,少了宋词的形象美和神韵美。且不论这几首《如梦令》的水准如何,我觉得,虽显稚嫩,却含真情。至少,我看到了同学们的努力,真情与想象,单是这一点,就值得赞扬!
一个个离乡背井,在澳洲学习成长,中文变成第二语言的初中生,没有太多宋词的基础,阅历不足,第一次仿写,有如此创作,真的很不简单,实在不敢太苛刻。孩子们只要愿意写,只要有些韵味,不随意穿越,也算是成功了一半。有了初次的经验,倘若有机会,再给他们精细化的引导和要求平仄、押韵,也未为迟也。
我的观点是:对于古诗词文化的学习,兴趣第一,在还没建立起兴趣且不认识何谓宋词以前,便要求孩子遵循过高的格律工整,讲究押韵、平仄……过多的要求会打压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学习将适得其反。因此,先让孩子们认识“宋词”,了解 “宋词”,再爱上“宋词”,先激发孩子们对古诗词的热爱,再逐步根据个人兴趣的发展规范,一边欣赏一边学习,日久有功,就会逐渐行云流水,这不正是普及诗词文化更好的方法吗?况且,孩子们如果能以诗词的形式来表情达意,不也是写作的一部分吗?
若干年后,孩子们也许忘了,他们在2020年上网课时,曾在小打卡程序配乐来背诵《虞美人》、《水调歌头》……然而,他们肯定忘不了,在12、13、14岁,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龄,他们曾如何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来填写这33个字,推敲每个用词。他们也曾如此用心,来完成一首属于自己的第一首宋词创作,一首独一无二、独具匠心的《如梦令》!
这些独一无二的作品,被收录在这里,算是留给高级班的孩子们,一份珍贵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