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第六天 河姆渡文化学习 制作艾青饺 手工香囊 以乐会友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六天 河姆渡文化学习 制作艾青饺 手工香囊 以乐会友
2023年6月30日,营员们开始了本次“中国寻根之旅”余姚段的旅程。考虑到营员们经过慈溪5天的活动,可能会比较辛苦,余姚市侨联在夏令营活动安排上做了适当调整,还投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包括余姚市侨联领导、余姚市文广局、昱立园领导和营地员工、大学生志愿者等为大家服务,保障营员学习好、生活好。宁波同乡会徐柏聪会长也是从慈溪开始就全程自己驾车跟随,以便万一有事,大巴不方便时可随时使用。这么多天来徐会长在慈溪市驾车已经跑了好几百公里了,现在到了余姚,徐会长将一如既往为营员们保驾护航。由于天气炎热,前几天的外出活动量也比较大,今天开始有营员出现不同的身体不适了,上午有3位营员轻度发烧或不适,余姚侨联主席周姚平、副主席沈建芬第一时间安排照顾并亲自值班看护,徐会长也个人提供了不少药物帮助营员们尽快恢复。家长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纷纷表示,感谢徐会长如此无私地奉献,作为孩子家长,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徐会长及主办方的感谢之情,希望孩子们都快点好起来,在尽情享受各项活动及美食的同时,照顾好自己,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完成这次真正地寻根之旅!也要感谢余姚侨联各级领导,尤其是胡培康校长也辛苦了,要照顾孩子们,要协调各个活动,还要照顾家长们的感受,给他们及时反馈。
早上8点,余姚昱立园的餐厅为营员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早餐过后,营员们在昱立园的会议大厅参加了2023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余姚站的启程仪式。
接下来,河姆渡博物馆馆长谢向杰向营员们介绍了河姆渡的来历和意义。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此后的两次发掘发现遗址包含4个叠压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等遗迹,出土了夹炭黑陶等遗物和大量动植物遗存和栽培稻谷,一时轰动学术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谢向杰馆长还给每位营员带来一份珍贵礼物:河姆渡遗址特种邮票和精致的记事本,让营员们大为感动。
随后,余姚市文广局代表向大家介绍了余姚旅游发展的情况,并向每位营员赠送了一本《姚城IN迹》的文旅集章册,里面对余姚十六个著名旅游景点都有详细的介绍。营员们每到访一个景点,都可以在景点中免费打卡集印章,集齐所有景点印章,就能拥有一本专属于自己的余姚“到此一游”的纪念册啦!
学习活动结束后,营员们体验了一把手工制作艾青饺,中午营员们自己做的饺子便成了大家的盘中餐了。艾青饺是浙江传统的地方名点,清明节食俗。宁波地区一带的人们有个传统习惯,在清明节前后欢喜到野外挖马兰、荠菜、草子(苜蓿)、艾青等野菜调调口味。相传开春季节的野菜对人的眼目有好处,故而就叫做“亮眼马兰”、“亮眼荠菜”……其实这些野菜,不仅能清目,而且具有健胃利脾解毒之功效,尤其是艾青,用来退火消毒,熏杀害虫,民间常作中草药使用。
下午,营员们来到余姚阳明观堂。这座酒店从江南千年烟雨中捡拾了三十幢完整的古宅,以原貌进行修复与重建,以绝妙尺度与精妙比例,将耕读堂、四禧堂、承庆堂三座优秀古建成功复刻重筑于姚江河畔,雕梁画栋处,飞檐斗拱间,满目琳琅皆是300-500年前顶级的木雕佳作。
看看,营员们收集到了第一个余姚景点印章—余姚阳明观堂啦!
接下来,营员们在观堂内参加了香囊的手工制作。香囊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囊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手工制作香囊可是个细致活,从裁布、缝制、串珠、加穗,一步一步,指导老师非常耐心地手把手教授大家。
营员们学得一丝不苟,男孩子们也不落人后。
看看,营员们制作的香囊已经小有模样了呢!
晚上,营员们在昱立园和余姚市东风小学的师生来了一场以乐会友的音乐大联欢。音乐是人类通用的语言,来自澳大利亚墨尔本的华裔青少年和余姚的莘莘学子用音乐架起友谊的桥梁,他们既是观众,又是表演者,各种乐器信手拈来,整个昱立园沉浸在音乐的海洋中,家长们也隔着屏幕共同享受了这场音乐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