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肇庆营) 第三天打卡
2024“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肇庆营)
即时报道
第三天打卡
2024年9月4日,“亲情中华.为你讲故事”网上夏令营肇庆营活动进入第三天,同学们前一天的学习热火朝天,尤其是可吃可玩的糖画作业,让孩子们和家长都全情投入。
今天的学习内容是:观看视频《走进三星堆》。《华阳国志》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其实在很长时间里面,这样对蜀王的表述,都让人觉得费解,直到三星堆纵目青铜人面像等文物出土,大家才有了直观的了解。这件青铜人面像,不仅眼球呈圆柱状,而且明显突出于眼眶之外。相关研究认为,这明显具备“纵目”特征,这种对眼睛进行夸饰的情况是不是与“纵目”之说有着相关性呢?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金杖、青铜神树,三星堆曾经出土的文物给我们带来了太多震撼。三星堆遗址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遗址,在遗址90多年的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数以万计的精美文物和大量的文化遗存,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消失了3000多年的古蜀王国。
那么,三星堆遗址是如何得名的呢?一般来说,遗址的命名都是以发现地的小地名来命名的,三星堆也不例外。三星堆的名字,最早见于清代嘉庆年间的《汉州志》当中,里面提到了“三星伴月堆”,一个很富有诗意的名字,也是当地一处很有名的人文景观。“堆”,在四川人的口语中,有人工垒建的意思。三星堆,可以理解为人工垒建的三座土台,当地人泛指的是遗址南边的三个黄土堆。三个土堆呈直线排列,像一条线上的三颗金星,它的东北方有一道 形似弯月的台地,三个土堆和月亮湾台地隔着马牧河相望,于是,当地人就给这个景观起了“三星伴月”的雅称。但是,这三个土堆的形态并不是刻意堆砌的。根据考古发掘和研究,这里原本是条状的城墙,很可能是晚期人类活动挖开了两个缺口,形成了三个孤堆。
三星堆遗址分布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遗址的核心区是一座古城,面积约3.6平方公里,为古蜀国都城遗址,年代约商代。三星堆古城由几面城墙包围起来,北面有鸭子河,中间穿城而过的有一条马牧河。根据考古研究,三星堆古城已经有了明确的功能区划,大体由作坊区、宫殿区、生活区、祭祀区、墓葬区等组成,在同时期,可以说是南方地区最大的古城。1986年,在三星堆的1号、2号祭祀坑出土了青铜大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面具、金面罩、金杖、象牙等上千件珍贵的文物,其年代为商代晚期(距今3250-3100年),所揭示的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引起轰动,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三星堆的考古发掘,不论出土了多么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玉器,都没有发现文字的记载,所以,三星堆也就由此显得异常的神秘。2号祭祀杭为长方形土坑,坑内的堆积可以分为上中下三层,最上面的一层是散乱放置的近70枚象牙,中间全是青铜器,包括青铜神树、青铜大立人像及盛装有近4600枚海贝的铜尊、铜罍等,最下面一层是小件的青铜器饰物和玉石器等。二号坑出土的各类文物共计6095件,比起一号坑,二号坑出土的文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要丰富得多,其中像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青铜大立人像等,堪称绝世精品。祭祀坑的发现真正让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有三种不同的形制,有20多件青铜人面具,9件青铜兽面具,另外还有3件青铜纵目面具。这其中的一件纵目面具也是三星堆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面具造型,这件青铜纵目面具高64.5厘米,宽138厘米,重达80多公斤,神异的相貌与巨大的体量令人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威力。面具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它呈柱状外凸的眼球,外凸达到16厘米,同时,两个大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两耳之间宽达到138厘米,被很多人形象地称为“千里眼顺风耳”。三星堆古人为什么要把面具做成这样的呢?在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当中曾记载,“蜀侯蚕丛其目纵”。学术界对于“目纵”的解释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纵”有向前、前伸的含义,三星堆这种外凸的眼睛正是对“纵目”的直观表现,因此很多人认为这件面具代表的是第一代蜀王蚕丛的形象,是对“蚕丛纵目”的一种夸张和神化的表现。我们认为,这件面具是人神同形、人神合一的意象造型,是古蜀人的祖先神造像,反映了三星堆古蜀人祖先崇拜的思想。
三星堆出土的许多文物填补了中华文明文物演进序列中的许多重要空白,特别是商周时代缺少大量青铜人物雕像的空白。三星堆的发现为研究古蜀的历史提供了极为难得的大量的实物资料。三星堆文明是长江上游地区古代文明的中心,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三星堆遗址的发现,为中华文明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供了实物例证,有力地证明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
看过《三星堆》的视频,同学们的打卡作业则是用绘画或PPT的形式,展示一下自己对三星堆的了解。
今天的第二个打卡作业是继续听《西游记》故事音频的《金箍棒》,然后孩子们可以用视频或者音频的方式,讲一讲孙悟空是怎样向龙王借兵器的。几位志愿者老师还特别在晚上安排出时间,在线与同学们互动、答疑,帮助大家完成今天的打卡作业。
刘若涵同学迅速上交自己的作业-一份关于三星堆介绍的电子画报,既有三星堆最负盛名的青铜纵目面具图片,又有三星堆名字的由来以及三星堆的主要特点,内容丰富。
尤杏心同学则是手绘一幅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的威风形象,再配以文字,介绍如意金箍棒的由来、重量以及使用方法。
刘嘉宁同学上传一份音频作品,完整讲述了孙悟空借兵器的过程,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杨阳老师夸她是个讲故事的小能手。龚晨宇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了孙悟空如何找到满意兵器,杨老师鼓励他继续听听《西游记》,看持孙悟空的金箍棒有多神奇。
郭庚润同学对于孙悟空向龙王借兵器的故事也很有兴趣,他笔下的龙王以龙的本尊形态出现,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龙宫的柱子也被孙悟空撞断,看来这个金箍棒借得也不容易呀。杨老师称赞他把孙悟空和龙王的表情画得惟妙惟肖呢。
孙润芳小朋友则是被三星堆的视频所吸引,画出了一幅青铜面具,还把面具的凹凸线条及耳朵纹饰都清楚地描绘出来,得到了杨老师的表扬。
杨群昊和杨群煦兄弟俩对孙悟空借兵器的故事深深吸引,不过他们对孙悟空手持金箍棒的形象也是理解各有不同,一个虎虎生风,一个威风凛凛,龚懿老师认为两幅作品都很有特色,特别是那根金箍棒,一看就是悟空趁手的兵器,而且图文并茂,中文解说也很贴切。
吴迪同学笔下的金箍棒则是体现出其东海龙宫定海神针的特点,图画的色彩也十分明丽,让人眼前一亮。
胡诗雨同学的悟空借兵器图则是可爱中不失帅气,后面的老龙王看着自己的金箍棒一脸不舍,龚老师直夸“活灵活现啊”。
付煜媛同学画的手持金箍棒的悟空则是英气逼人,整幅画细节满满,太让人喜欢了。
欧阳瑾萱的打卡作业比较有特色,她换了一个思考角度,假设如果是自己向龙王借兵器应该怎么做,看来同学们一边听故事也一边在认真地思考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哟。
周王胤睿同学今天再次以视频剪辑的形式为大家带来孙悟空龙宫借兵器的故事,整个视频借用了电视剧《西游记》该故事片断的画面,加上他的生动讲解,让付劲松老师感叹回到了当年看CCVT-1电视剧《西游记》的情景。看着熟悉的电视剧画面,万分感慨,历史不断进步,中华优秀传统代代相传。
陈若阳、武芊慧、刘境悦、苏予皙、马毓阳、夏商捷、古芮瑗、王昀小等同学对三星堆的故事印象深刻,他们用电子画报的形式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三星堆最著名的出土文物以及自己对三星堆遗址历史的了解。
刘翼辰同学则是上传了一幅颇有专业水准的青铜纵目面具的素描,画面气势磅礴,神秘而硬朗,每一笔都流露出果敢且刚毅,完全表达出了这具面具的威严气势。
李子晏同学则是以日记的形式完成今天的打卡作业,这也是本次肇庆营活动付劲松老师班唯一坚持以日记方式分享收获的营员,让老师感叹,有志者事竟成。李子晏还上传了一张自己去年到中国成都旅游,在三星堆博物馆前和青铜面具雕塑的合影,让大家直观感受这个面具给人带来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