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信息
一、活动主题
本次绘画比赛以“我心中的杭州亚运”为主题,围绕弘扬“用心交融、互相包容、团结向上、紧密相拥”的第19届亚运会精神和“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和内涵,推动中华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参赛对象
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
三、组织架构
1. 主办单位: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
2. 协办单位:杭州亚组委宣传部、浙江省侨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侨音融媒体中心、海外华校、海外侨团(社)
3. 支持单位:中国美院
活动信息
一、活动主题
本次绘画比赛以“我心中的杭州亚运”为主题,围绕弘扬“用心交融、互相包容、团结向上、紧密相拥”的第19届亚运会精神和“心心相融,@未来”的主题,展现中华文化精神和内涵,推动中华文明交流互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参赛对象
海外华裔青少年学生
三、组织架构
1. 主办单位:浙江省侨办、浙江省侨联
2. 协办单位:杭州亚组委宣传部、浙江省侨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侨音融媒体中心、海外华校、海外侨团(社)
3. 支持单位:中国美院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十二天 归来
顺利地完成了本次“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慈溪和余姚的中华文化参观、学习和体验活动,也终于走到了即将归家的这一天。营员们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和慈溪以及余姚侨联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志愿者小姐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在机场和大家一一话别,依依不舍。余姚市侨联沈建芬副主席和她的女儿(志愿者小姐姐)以及昱立园的三位工作人员把大家从余姚一路安全送达浦东机场,又帮忙送行李安检,一直送到东航服务站,还提醒大家,值机登机时不要落下东西了,让营员们特别感动。按照中国的交通安全规定,他们返回余姚的大部分路程必须降速行驶(因为是深夜),且每2小时驾驶员必须停车休息,这样他们很有可能要到第二天凌晨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回想过去的这十几天,大家有太多的感触,有太多要感谢的人。几位营员曾经因为不适应从南半球初冬到北半球盛夏的气候转变而出现发烧、头痛、腹泻、中暑等症状,余姚市侨联周姚平主席、沈建芬副主席、澳洲宁波同乡会徐柏聪会长、昱立园营地主任和所有工作人员,把营员健康安排放在首位,在两位主席自己亲自值班护理生病营员之外,还建立安排照顾照看营员的责任制和沟通交流群“营员体温登记群“及时了解情况采取处理措施。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营员们逐渐恢复健康,重新投入活动之中。浙江省侨联文教部赵加慧部长、宁波市侨联文教部陈祖瑞部长在第一时间得知我们有营员生病时就与余姚侨联周主席和我联系,关心营员的就医情况和健康安全,提出可随时根据营员们的实际情况调整夏令营活动安排。慈溪侨联陈主席还关心具体哪几位孩子生病。孩子第一,健康安全第一,都体现在具体细节上。从慈溪到余姚侨联领导以及昱立园工作人员能叫出营员名字这件事上就能看出他们做事的认真! 恢复健康的顾梓译同学还特地手书一封,感谢在自己生病期间照顾自己的领导和工作人员。
家长们也全程在线参与了本次寻根之旅活动,几乎每天都在微信群里和大家互动,对于孩子们在这十几天的收获和成长也尤为感动,下次如果有机会,也很愿意作为志愿者加入营员们的队伍。还开玩笑地说,如果今后有家长寻根之旅,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呢!
7月6日下午,新金山中文学校代表团一行顺利抵达墨尔本机场,我们回来啦!看到孩子们安全归来,家长们一直悬着的心,终于可以落地了。
我们圆满地完成寻根之旅的各项任务今天高高兴兴安全回家啦。胡校长希望家长们让孩子讲讲自己的所见所闻,鼓励他们把收获和感想用他们的角度和语言写下来。此外,无论孩子给家人带来什么礼物,请不要责怪他们的幼稚,不用礼物的价格作评价,那是他们的一片心意、一份真情,也许他们不会说,但一定表达的是他们的感恩之心。请多多鼓励!借此机会,胡校长也代表新金山中文学校和寻根之旅团队,向中国侨联、浙江省侨联、宁波市侨联,以及在过去10天为我们安排了丰富的夏令营生活的慈溪、余姚两市侨联表示衷心感谢!向给我们无微不至关爱的慈溪、余姚两市侨联领导,以及昱立园营地领导和所有工作人员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
我们团队最后的一句口号:寻根之旅,感恩浙江、感恩中国!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宁波营在余姚落下帷幕
发现河姆渡丨穿越七千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河姆渡”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在慈风采秀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宁波营在慈溪开营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宁波营在慈溪开营
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余姚站启程
“这是我爸爸妈妈生活过的地方,很有亲切感”海外华裔青少年相聚夏令营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十一天 闭营仪式
2023年7月5日上午9点,“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宁波营在余姚阳明文化海外传习中心园举行了隆重的闭营仪式。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周松一、浙江省侨联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部部长赵加慧、澳大利亚宁波同乡会会长徐柏聪、余姚市侨联主席周姚平、余姚市文广旅游体育局副局长周凌宏、余姚市侨联副主席沈建芬、慈溪市侨联副主席沈皋安以及来自澳大利亚和美国的18位营员和领队老师参加了今天的闭营仪式。
宁波市侨联副主席鲁爱丽主持了今天的闭营仪式。她宣布,为期十天的2023“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浙江宁波营到今天就全部结束了。首先,她代表宁波市侨联向参加并圆满完成本次活动的海外华裔青少年朋友和领队表示祝贺!向始终给予宁波侨联大力支持的省侨联,以及为此次夏令营做出精心安排的慈溪、余姚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付出辛勤汗水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接着播放了本次寻根之旅的精彩视频回眸。在这段十天的旅程中,我们的营员们学习了汉语、汉字棋等课程,体验了剪纸、书法、汉服、武术、戏曲等中华传统文化,参观了余姚博物馆、围棋馆,游览了鸣鹤古镇、阳明古镇、丹山赤水等地,品尝了慈溪、余姚的特色美食,让营员们个个流连忘返。
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的张舒杰同学作为年龄最小的营员代表首先进行了发言。张舒杰说,他从四岁起就开始在新金山中文学校学习中文,由于姐姐参加过几次寻根之旅活动,他也很想和她一样,去学习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所以毫不犹豫地来到了这里。在寻根之旅活动中,他被各种中国古代手工技艺所吸引,觉得中国人真的非常聪明。也对徐福东渡向日本传播中华文化和技术感受颇深,他表示,自己也想成为徐福,将中华优秀文化介绍给澳大利亚。
宋好同学也代表营员在闭营式上进行了发言。她说,通过参加本次寻根之旅活动,她从慈溪、余姚,了解到了宁波、浙江,了解到了21世纪现代的中国。她印象最深的活动之一是学做梁弄大糕。她在制作梁弄大糕的拾味坊看到了新金山中文学校2019年代表团到访此地的活动照片,倍感亲切,也从照片上看出,三年来,大糕作坊办得越来越好,不仅走出了梁弄镇,走出了余姚,还在全中国出了名,也吸引了来自澳大利亚的营员们,这正是中国农村人民走向富裕的象征。从拾味坊的发展,她看到了梁弄镇农村的发展,整洁的街道、地方特色的品牌、富裕而友善的人民,浙江农民靠勤劳致富,建设了美丽乡村,这是多么令人了不起的事。她会把在浙江的所见所闻带回澳大利亚向同学、朋友介绍,也希望浙江多给海外华裔青少年创造机会,来了解浙江、感悟浙江的魅力。
本次夏令营活动得到了余姚市文广局,慈溪市龙山镇、桥头镇、大岚镇党委,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宁波昱立企管公司,阳明文化海外传习中心的大力支持。澳大利亚新金山中文学校校长胡培康先生、澳大利亚宁波同乡会会长徐柏聪先生向他们颁发了感谢奖牌,表达感谢之情。
在本次活动中,众多志愿者踊跃参加、热情服务,不仅助力活动顺利举办,也与营员们结下了新的友谊。浙江省侨联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部部长赵加慧女士也为志愿者代表颁发了证书。
浙江省侨联副主席周松一先生今天也专程出席闭营式,充分体现了省侨联对夏令营活动的高度重视。他在闭营式的发言中表示,这次夏令营围绕“对中国国情的认知、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的认同”,分别在慈溪、余姚两地互动,10天的时间,安排了组织汉语学习、感知中华文化;体验剪纸艺术、感受非遗传承;探访河姆渡遗址、领略七千年文明;参观考察实践、感怀故乡之情等相关内容和环节,切身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家乡的发展变化,给营员们留下了生命中一段美好的记忆。希望营员们牢记寻根之旅的初衷,问问自己,我是谁,我的根和我的梦在哪里。希望大家把所见所闻所学所悟带回去分享给家人、同学和朋友们,成为新时代的徐福,在推动促进海外华裔青少年汉语学习体验、汉字文化传承传播中,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动载体,文化交流大使。也欢迎你们常来宁波,常来浙江,常来中国!祝愿大家归途顺利,学有所成!最后借用徐志摩的诗句“再别康桥”给大家送行,最后两句改一改,“挥挥我的衣袖,带走我的感谢!”
接下来,闭营仪式进入第二阶段,营员们在余姚营地自编自排,以朗诵、合唱、舞蹈、视频等形式进行了汇报演出,表达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思念和不忘乡音乡情,对本次夏令营生活的怀念,对营员间建立的友谊的珍惜等,肖东一小的同学们也和营员们一起表演了姚剧清唱。
汇报演出结束后,营员们通过视频采访的形式表达了对参加本次寻根之旅活动的感受和收获。当被问及本次浙江宁波营最受兴趣的活动是什么时,营员们集体大呼,“在余姚体验汉服”。当问到他们对于汉服有什么认识时,有的营员说,汉服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有的营员说,汉服包容性强,造型“天人合一”,体现中国人的智慧。有的营员说,穿汉服体现我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我们海外华裔也要把汉服文化发扬光大!
当被问及对徐福东渡的认识时,营员们表示,徐福把中华文化带到日本,我们要学好中华文化,像徐福一样把中华文化带到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社会。徐福经历多次失败终于到达日本,带去中华文化和各项先进技术,我们学到了华人先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被问及在参观活动中对什么物品印象最深刻,大家异口同声地说,青瓷。有的营员说,青瓷色泽光亮、非常漂亮,线条造型都很美,我第一次看到青瓷,对三千年前中国人能造出青瓷感到震惊。有的营员说,我了解到,青瓷在古代无论礼器、乐器、酒器、食器都有,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瓷器中的老大,很了不起。有的营员说,我了解到,青瓷和其它中国瓷器传到世界各国,改变了西方国家的饮食用具以及艺术和工业的发展。中国被称为China 是对中国地位的肯定。有的营员说,我了解到,瓷器的发展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我为中国人在人类文明发展上做出的贡献感到骄傲。
营员们对于河姆渡文化也感受深刻,有的说,我了解到中国人在5千年前就能种植水稻,太了不起了。有的说,我了解到中国人在5千年前就开始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在世界领先。有的说,我了解在5-7千年前中国人居住的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和谐的社会,证明了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有的说,河姆渡的发现说明,除了黄河流域之外,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
闭营仪式在营员们的欢声笑语中圆满落幕。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十天 肖东一小交流学习 与机器人下象棋 姚剧学习体验 领导关爱
2023年7月4日,营员们来到余姚市肖东第一小学,和这里的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学习。肖东一小是一所城郊乡镇级中心小学,校名用肖东烈士的名字命名。2011年获评第一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2007年该校定点为“余姚市姚剧进校园试点学校”、“余姚市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2008年被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列为“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姚剧)青少年传承基地”。
为了展示学校办学特色,让每一位来宾能够更全面、更细致地了解学校的特色教育以及背后的点滴精彩,肖东一小通过班队会、校广播台、摄像视频等多种平台,在全体学生中遴选产生“小小讲解员”。另外,学校还开设专题培训课,邀请业界专业人士对小讲解员们进行上岗专业培训,培养小小讲解员队伍。今天的参观活动,肖东一小的李士炎校长全程陪同,小小讲解员认真介绍,营员们对于肖东一小的特色教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营员们先和肖东一小的足球队进行了一场澳中青少年足球友谊赛。
青春就是恣意奔跑呀!
接下来,营员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该校的艺术特色教育和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足球不仅是一项促进体质的运动,同时具有育人、促学、促智等功能。肖东一小充分利用学校足球办学特色,精心打造“足球特色文化体验馆”,传承足球文化。体验馆内设有介绍足球的起源、发展史的“足球学堂”,充分展示学校足球文化建设的一些认识和做法;设有微型模拟足球场,同学们可以在这里模拟战术,看足球直播;设有“足球过道”,一排排设计感十足的“校园足球联赛”班旗、海报,一个个用各种材质拼接的足球造型,一幅幅身临其境的足球实战图,给无法在绿茵场上拼搏的孩子们一个更广阔的施展舞台;还设有荣誉展示台,一块块奖牌、一座座奖杯、一份份成绩,都是激励学生前行的动力。
作为一所乡村学校,肖东一小大力倡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姚剧这一地方戏曲在学生中的普及和流传,不断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和艺术涵养。姚剧是余姚的地方戏,至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历史,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4年开始,学校致力于普及和推广地方传统艺术,让独具余姚地方特色的姚剧进入校园,2022年获宁波市戏曲进校园示范基地称号。
象棋文化在肖东一小也是一大特色。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象棋,了解中国象棋的起源、历史、文化内涵等,2002年学校把中国象棋引入校园,通过打造“象棋文化特色体验馆”,将传统的象棋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国象棋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展示象棋对局的基本法则。至今,肖东一小象棋已有20年的“棋龄”,这期间学校多年蝉联余姚的团体冠军,宁波市级比赛也屡获佳绩。在象棋文化体验馆,学生可以围在特大的棋盘旁,坐在特制的棋子上聆听象棋文化,讲解棋术,模拟棋局;墙上的“棋人棋事”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象棋名人和典故,大家学象棋,聊象棋,参加各种象棋比赛,行走在“车马炮”之间,让学生深切感慨中国的国粹博大精深,体会到“智慧的体操,袖珍的战争,缩小的人生”的内涵所在。
因为不是每位营员都玩过中国象棋,所以大家都非常认真地听老师讲解中国象棋的游戏规则。
对弈时间开始,肖东一小的同学们和营员们一对一对阵,既是对手也是教练。
营员们边玩边学,也不亦乐乎。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九天 丹山赤水玻璃天桥 梁弄古镇制大糕
2023年7月3日,营员们来到期待已久的丹山赤水。丹山赤水风景区是位于宁波余姚市大岚镇柿林村的风景名胜区,距余姚市区45公里,景区面积6.05平方公里,以峡谷景观为依托,以道教文化、浙东古山村风情为文化内涵,以绝壁、奇岩、古桥、流溪、飞瀑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而这里最令人“心动”的当属如意玻璃天桥。
原本以为,营员们走上玻璃天桥,一定会全身颤抖,惊声尖叫,家长们隔着屏幕都悬着一颗心。结果呢,孩子们完全如履平地,还直接趴在玻璃栈道上,拿着手机狂拍桥下的美妙风景。牛!
不过,这里的景色也是真的美,群峰斗妍,古树参天、竹木蔽日、溪水潺潺,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下午,营员们来到梁弄古镇,亲手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弄大糕的制作过程。梁弄大糕是余姚市梁弄镇的传统糕点,香甜柔糯,百尝不厌。其外形方正,雪白的大糕上面有可食用红粉印的”恭喜发财”、“吉祥如意”、“福禄寿喜”等不同的字样,使大糕红白分明,色彩鲜艳,既增添了美感,又增加了食欲。
在梁弄,每逢端午时节,已订婚但还未结婚的女婿必须挑大糕到丈人家去,这样的风俗习惯一直沿用至今。女婿挑的大糕少则几十箱,多则上百箱。女方把这些大糕分发给亲朋好友,一来表示名花有主,二来也是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而结婚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就轮到女方挑大糕到男方家了。
另外,梁弄大糕还是当地常见的小点心。农忙时节,送到田头,犒劳辛苦耕耘的劳动者;家中装修,订几盒大糕给师傅们当点心,解决主妇们的烦恼;走亲访友,捎上几盒,送上一片心意……
制作大糕的手工技艺,是梁弄古镇的独创,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余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营员们身上统一的围裙,认真地听大糕传人讲解梁弄大糕的制作方法。
老师幽默又自信的讲解,让课堂里欢声笑语一片。
看看这个重要的加印步骤—-把挑选的字模板上的字通过敲击的方式印入大糕,形成凸起的字样。一位营员自告奋勇,结果把大家给紧张的呀!轻了字样印不出效果,重了糕体就散了,大家真是操碎了心!
然后,大家还敲上了瘾……
接下来,营员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讲解,筛粉、雕空、加馅、盖粉、加印、切糕,一步一步开始自己进行梁弄大糕的制作了。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八天 太极拳学习 参观余姚博物馆 阳明古镇汉服秀
2023年7月2日,考虑到当天天气炎热,营员们趁着清晨的凉爽早早出发,来到余姚博物馆。首先由余姚市精武会带领大家学习太极拳。
一番热身后,营员们神精气爽地开始了今天的参观学习活动。余姚博物馆馆藏丰富,从河姆渡新石器时代的夹炭、到火砂陶,夏商周时期的印纹陶和原始瓷,直到六朝至五代、北宋时期的越窑青瓷,还展出了不少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营员们还了解到,原来中国上古时期的“五帝”之一虞氏姚舜帝出生在余姚,大家对余姚又多了一份亲近之情。
在所有展品中,营员们似乎对于老百姓的日常用品更感兴趣,尤其是对照古人生活场景的画面,这些冷冰冰的展品一下子就变得生动起来。
当然了,参观完毕,营员们也不忘在自己的《姚城IN迹》纪念册上收集印章打卡呢。
接下来,营员们准备穿越到阳明古镇,来了一场汉服时装秀。首先是穿越前的准备工作,营员们要挑选自己喜欢的汉服,化妆师帮他们化妆、盘发、准备配饰,预计时间三小时……
等待穿越的空档,营员们现场观看了中国女篮重返亚洲第一的精彩画面,值了!
看看,太子已经选定,但不是哪家的闺秀还不在状态,仍然在时空隧道中玩着手机。
公子哥们和家主也准备好出发啦!远在澳洲的家长们都抱着手机放不下了吧?真像是在看一出古装戏呀。
来啦,来啦,我们穿越成功啦!穿越地点—-余姚阳明古镇!
才子佳人们果然求知若渴,刚穿越过来就开始逛书店呀。
晚餐,营员们在穿越之余还在古镇一家意大利餐厅吃了披萨、薯条和通心粉(家长感叹,这真是千年穿越来吃披萨呀)大家都吃得好开心,大赞跟墨尔本的披萨有得一拼呢。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七天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 缝衣走秀 视频剪辑和书法学习
2023年7月2日,营员们来到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深入了解和学习河姆渡文化以及干栏式木构建筑在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建筑形式与中原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发现的史前房屋有明显的不同,据考证为“干栏式”建筑遗迹,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干栏式建筑的实物。干栏式建筑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造的高出地面的房屋,我国史书中将这种建筑称为干栏、高栏、阁栏和葛栏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这种建筑有许多好处:可临水而居,可免填挖地基,也可防野兽和敌人袭击,是水乡建筑杰作。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先生曾指出,干栏式建筑促成了穿斗式结构的出现,并直接启示了楼阁的发明——提高地板(居住面),并利用了下部空间,最终导致阁楼与二层楼房的形成。河姆渡的干栏式建筑在中外建筑史上写下了光彩的一章。
看着脚下这个建于新石器时代的干栏式木构建筑的遗址,不得不感叹远古人类的智慧呀。
营员们还在博物馆内参观了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当时处于新石器时代的居民日常生活的器物以及当时日常生活的场景还原。
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真的距离我们太遥远了,营员们无法想像,如果自己也身着兽皮,手持骨棒,蹲在草丛中狩猎,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呀。没关系,那就先从亲手制作遮体的衣物开始吧。
营员们先从裁衣开始,原始人的衣物可没现代这么繁复多样,但是基本的裁剪方法还是要学习一下的。在听完指导老师的认真讲解后,营员们迫不急待地开动剪刀啦!女孩子们迅速上手,男孩子则有点犯怵,没关系,人家可是厚积薄发呢。
当然啦,营员们还不忘在《余姚IN迹》纪念册上收集景点印章,这个拿回家可是要和朋友和家人们好好炫耀一下的呢!
看把大家给忙的,桌上摆不开,营员们直接就在地上比划起来,还真有大设计师的气魄呢。
看看胡校长的作品,是不是一幅大酋长的气派!
营员们的动手能力真是大大超出大家的想象,服装设计方面简直天赋异禀呀!
在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门口再来场别具生面的T台走秀。
下午,营员们在昱立园学习视频剪辑,这可是孩子们最热衷学习的技能呀,看他们学得多认真。
连胡校长也紧跟时代潮流呢。
2023年“赴中国寻根之旅”浙江宁波营 – 即时报道
第六天 河姆渡文化学习 制作艾青饺 手工香囊 以乐会友
2023年6月30日,营员们开始了本次“中国寻根之旅”余姚段的旅程。考虑到营员们经过慈溪5天的活动,可能会比较辛苦,余姚市侨联在夏令营活动安排上做了适当调整,还投入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包括余姚市侨联领导、余姚市文广局、昱立园领导和营地员工、大学生志愿者等为大家服务,保障营员学习好、生活好。宁波同乡会徐柏聪会长也是从慈溪开始就全程自己驾车跟随,以便万一有事,大巴不方便时可随时使用。这么多天来徐会长在慈溪市驾车已经跑了好几百公里了,现在到了余姚,徐会长将一如既往为营员们保驾护航。由于天气炎热,前几天的外出活动量也比较大,今天开始有营员出现不同的身体不适了,上午有3位营员轻度发烧或不适,余姚侨联主席周姚平、副主席沈建芬第一时间安排照顾并亲自值班看护,徐会长也个人提供了不少药物帮助营员们尽快恢复。家长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纷纷表示,感谢徐会长如此无私地奉献,作为孩子家长,真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对徐会长及主办方的感谢之情,希望孩子们都快点好起来,在尽情享受各项活动及美食的同时,照顾好自己,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完成这次真正地寻根之旅!也要感谢余姚侨联各级领导,尤其是胡培康校长也辛苦了,要照顾孩子们,要协调各个活动,还要照顾家长们的感受,给他们及时反馈。
早上8点,余姚昱立园的餐厅为营员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
早餐过后,营员们在昱立园的会议大厅参加了2023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余姚站的启程仪式。
接下来,河姆渡博物馆馆长谢向杰向营员们介绍了河姆渡的来历和意义。河姆渡遗址是浙江省余姚市一处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位于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的姚江北岸。 遗址发现于1973年夏,此后的两次发掘发现遗址包含4个叠压地层,揭露了干栏式建筑等遗迹,出土了夹炭黑陶等遗物和大量动植物遗存和栽培稻谷,一时轰动学术界,其代表的考古文化被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依据,证明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姆渡遗址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谢向杰馆长还给每位营员带来一份珍贵礼物:河姆渡遗址特种邮票和精致的记事本,让营员们大为感动。
随后,余姚市文广局代表向大家介绍了余姚旅游发展的情况,并向每位营员赠送了一本《姚城IN迹》的文旅集章册,里面对余姚十六个著名旅游景点都有详细的介绍。营员们每到访一个景点,都可以在景点中免费打卡集印章,集齐所有景点印章,就能拥有一本专属于自己的余姚“到此一游”的纪念册啦!
学习活动结束后,营员们体验了一把手工制作艾青饺,中午营员们自己做的饺子便成了大家的盘中餐了。艾青饺是浙江传统的地方名点,清明节食俗。宁波地区一带的人们有个传统习惯,在清明节前后欢喜到野外挖马兰、荠菜、草子(苜蓿)、艾青等野菜调调口味。相传开春季节的野菜对人的眼目有好处,故而就叫做“亮眼马兰”、“亮眼荠菜”……其实这些野菜,不仅能清目,而且具有健胃利脾解毒之功效,尤其是艾青,用来退火消毒,熏杀害虫,民间常作中草药使用。
下午,营员们来到余姚阳明观堂。这座酒店从江南千年烟雨中捡拾了三十幢完整的古宅,以原貌进行修复与重建,以绝妙尺度与精妙比例,将耕读堂、四禧堂、承庆堂三座优秀古建成功复刻重筑于姚江河畔,雕梁画栋处,飞檐斗拱间,满目琳琅皆是300-500年前顶级的木雕佳作。
看看,营员们收集到了第一个余姚景点印章—余姚阳明观堂啦!
接下来,营员们在观堂内参加了香囊的手工制作。香囊是古代中国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是以男耕女织为标志的古代中国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香囊最早称容臭,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在明朝仍有容臭的称呼。中国传统的香囊多用绸布制成,内装雄黄、熏草、艾叶等香料。一说香包可以避邪,端午节时多会配挂香包。手工制作香囊可是个细致活,从裁布、缝制、串珠、加穗,一步一步,指导老师非常耐心地手把手教授大家。
营员们学得一丝不苟,男孩子们也不落人后。